RNTEC/HL-026大鼠正常胸腺上皮细胞
货号:BY-1268
品牌:乾思细胞
规格:T25瓶
目录价:询价
商品详情 相关下载

RNTEC/HL-026 大鼠正常胸腺上皮细胞:生物学特性、培养体系与科研应用

一、细胞起源与生物学特征

RNTEC/HL-026 是从 SPF 级健康大鼠胸腺皮质区分离并经永生化技术建立的正常胸腺上皮细胞系,由国内权威细胞资源库保藏(如中国科学院细胞库)。其生物学特性经多维度验证:

  • 形态学特征:贴壁生长时呈多边形或梭形,融合后形成铺路石样单层,高倍镜下可见细胞间连接复合体(如桥粒)及细胞质内张力丝(电镜观察);
  • 免疫表型:特异性表达胸腺上皮细胞标志物,包括细胞角蛋白 19(CK19)、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Ⅱ 类分子(MHCⅡ),以及 Wnt 信号通路关键分子 β- 连环蛋白(β-catenin);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物 CD45,证实上皮细胞纯度>95%;
  • 功能特性:具备胸腺上皮细胞典型功能,如分泌胸腺素 β4(Thymosin β4)、趋化因子 CCL25,以及通过表达自身抗原(如胰岛素样蛋白 2,INSL2)诱导 T 细胞**耐受。核型分析显示为正常二倍体(2n=42),无致瘤性,建议传代次数≤12 代以维持表型稳定。

二、高效培养体系的建立

  1. 培养基优化配方
    • 基础培养基:推荐使用 RPMI 1640 培养基,添加 15% 胎牛血清(FBS,需经胸腺细胞增殖实验筛选低内毒素批次)、1× 非必需氨基酸、1 mM 丙酮酸钠、5 μg/mL 胰岛素及双抗(青霉素 100 U/mL + 链霉素 100 μg/mL);
    • 功能强化添加物:若需模拟胸腺微环境,可额外加入 10 ng/mL 表皮生长因子(EGF)和 50 ng/mL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7(FGF7,即 KGF),促进细胞增殖及导管样结构形成。
  2. 培养条件精细化管理
    • 气体环境:37℃、5% CO₂培养箱,湿度维持 95% 以上;培养基 pH 值需严格控制在 7.2~7.4(可通过 HEPES 缓冲液增强稳定性);
    • 传代操作:当细胞融合度达 70%~80% 时,用 0.025% 胰酶 - EDTA 消化(37℃作用 2~3 分钟),按 1:2 比例传代,消化过度易导致细胞间连接破坏及 TSLP 分泌功能下降;
    • 冻存与复苏:冻存液采用 90% FBS + 10% DMSO,细胞密度调整为 1×10⁶ cells/mL,程序降温后液氮保存;复苏时以 37℃水浴快速解冻,台盼蓝染色显示活细胞率>92%。
  3. 质量控制关键点
    • 污染检测:每代细胞需通过支原体(Mycoplasma)PCR 检测及细菌 / 真菌培养,确保无菌;
    • 功能验证:定期通过 ELISA 检测胸腺素 β4 分泌水平(正常范围:50~80 pg/mL),或通过与胸腺细胞共培养实验(如 CFSE 标记的 CD4⁺CD8⁺双阳性细胞增殖率>30%)验证基质细胞功能。

三、科研应用场景与典型研究

  1. 胸腺发育与 T 细胞分化机制
    RNTEC/HL-026 可模拟胸腺皮质上皮细胞(cTEC)功能,研究 T 细胞发育关键信号:
    • Notch 信号通路:通过 γ- 分泌酶抑制剂(如 DAPT)阻断 Notch1 配体(如 Delta-like 4, DLL4),观察双阳性 T 细胞向 CD4⁺或 CD8⁺单阳性细胞分化受阻;
    • Wnt/β-catenin 通路:过表达 β-catenin 激活剂(如 LiCl)可促进上皮细胞表达 AIRE(自身免疫调节因子),诱导 T 细胞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
      案例:某团队利用该细胞系证实,维生素 D₃通过上调 cTEC 表面 CD1d 分子表达,促进 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iNKT)细胞的阳性选择,为免疫耐受调控提供新靶点。
  2. 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构建
    • 重症肌无力(MG)研究:通过脂多糖(LPS)刺激细胞,诱导 MHCⅡ 类分子及 TSLP 过度表达,模拟胸腺上皮细胞异常激活导致的自身反应性 T 细胞逃逸;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机制:检测细胞分泌的 BAFF(B 细胞活化因子)水平,发现 IFN-γ 可通过 JAK-STAT 通路增强 BAFF 表达,促进自身反应性 B 细胞存活。
      案例: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中,该细胞系分泌的 CCL25 可趋化初始 T 细胞向胸腺迁移,加剧**神经系统炎症,提示胸腺上皮细胞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双重作用。
  3. 免疫重建与再生医学
    •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辅助研究: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共培养,评估间充质干细胞对胸腺上皮细胞损伤(如化疗药物顺铂诱导)的修复作用,通过 Ki67 染色检测细胞增殖率提升;
    • 生物人工胸腺构建:将细胞接种于脱细胞胸腺细胞外基质(dECM)支架,结合 3D 生物打印技术,构建具备 T 细胞教育功能的类器官模型。
      案例:研究发现,低氧预处理(1% O₂)的 RNTEC/HL-026 可通过 HIF-1α 通路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促进移植后胸腺血管化,为衰老胸腺再生提供新策略。
  4. 药物免疫毒性评估
    • 免疫抑制剂筛选:检测环孢素 A(CsA)对细胞分泌胸腺素 β4 的抑制作用(IC₅₀约为 10 nM),结合 T 细胞增殖实验验证免疫抑制效果;
    • 纳米药物**性评价:评估脂质体载体对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如跨上皮电阻 TEER 值下降>30% 提示屏障损伤)。

四、应用局限性与优化策略

  1. 模型局限性
    • 该细胞系来源于大鼠,与人胸腺上皮细胞的转录组差异显著(如 AIRE 表达水平较低),涉及临床转化时需结合人原代胸腺上皮细胞(hTEC)或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胸腺类器官;
    • 单层培养难以模拟胸腺特有的皮质 - 髓质分区结构,建议采用 Matrigel 三维培养或与胸腺成纤维细胞、树突状细胞共培养,重构微环境。
  2. 实验设计注意事项
    • 研究 T 细胞 - 上皮互作时,需使用 Transwell 小室(0.4 μm 孔径)避免细胞直接接触,或通过磁珠分选纯化上皮细胞;
    • 检测分泌型细胞因子时,需提前用无血清培养基饥饿处理 12 小时,减少血清成分干扰。

五、总结

RNTEC/HL-026 作为标准化的大鼠胸腺上皮细胞模型,为胸腺生物学、自身免疫病及免疫重建研究提供了关键工具。其应用需结合多尺度模型(如单细胞测序解析异质性、类器官模拟三维结构)及跨物种验证,未来通过基因编辑(如 CRISPR-Cas9 敲入 AIRE 报告基因)和组织工程技术,可进一步提升其在胸腺再生医学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