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小鼠肾集合管细胞
货号:BY-0702
品牌:乾思细胞
规格:T25瓶
目录价:询价
商品详情 相关下载
M-1 小鼠肾集合管细胞
M-1 小鼠肾集合管细胞是肾脏研究领域的重要模型,由源自 BALB/c 小鼠的肾集合管细胞经永生化处理获得,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为探究肾脏生理功能及相关疾病机制提供了关键切入点。
从生物学特性来看,M-1 细胞呈现典型的上皮样细胞形态,贴壁生长时呈多边形,细胞间连接紧密,模拟了体内肾集合管上皮的结构特征。它高度表达水通道蛋白 2(AQP2),该蛋白是调节尿液浓缩的关键分子,可响应抗**激素(ADH)刺激,调控水分重吸收;同时,细胞还表达钠通道(ENaC)和碳酸酐酶等,参与钠离子转运和酸碱平衡调节,这些特性使 M-1 细胞成为研究肾小管离子转运和尿液浓缩机制的理想模型。
在培养条件上,M-1 细胞适合在 DMEM/F12 混合培养基中生长,需添加 5% 胎牛血清(FBS)、5 μg/mL 胰岛素和 50 ng/mL 氢化可的松以维持细胞功能。培养环境为 37℃、5% CO₂,当细胞融合度达 80% - 90% 时需进行传代,使用 0.25% 胰酶 - EDTA 消化,消化时间控制在 2 - 3 分钟,避免过度损伤细胞。
M-1 细胞在科研中应用广泛。在肾脏疾病研究方面,通过模拟高盐、缺氧等病理条件,可研究多囊肾病、肾小管酸中毒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在糖尿病肾病研究中,利用高糖培养基处理细胞,能观察细胞损伤、纤维化进程及相关信号通路(如 TGF-β/Smad)的变化。在药物研发领域,M-1 细胞可用于评估药物对肾脏的毒性,筛选可能导致肾小管损伤或电解质紊乱的化合物;也可研究**剂、抗高血压药物对离子转运蛋白的作用机制,助力新药开发。
不过,作为永生化细胞系,M-1 细胞与原代肾集合管细胞存在一定差异,如部分基因表达模式不同。在研究中,需结合动物实验和原代细胞验证,以确保结果可靠性。随着技术发展,M-1 细胞将在肾脏疾病防治和药物研发中发挥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