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9H6F2C1小鼠杂交瘤细胞
货号:BY-1158
品牌:乾思细胞
规格:T25瓶
目录价:询价
商品详情 相关下载
1C9H6F2C1 小鼠杂交瘤细胞
1C9H6F2C1 小鼠杂交瘤细胞是通过将经抗原免疫的小鼠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并经多轮筛选获得的特殊细胞系。该细胞系整合了 B 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分泌抗体的功能,以及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性,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在细胞形态与特性上,1C9H6F2C1 细胞呈悬浮生长状态,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 10 - 15μm,折光性良好,细胞边缘光滑。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清晰,占据细胞约三分之二的空间,细胞质内可见与抗体合成、运输相关的囊泡结构。通过免疫表型分析,可检测到 CD19、CD79a 等 B 淋巴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稳定表达,明确其 B 细胞来源;同时,细胞染色体核型稳定,确保在体外长期传代过程中,能维持稳定的增殖和抗体分泌能力。
培养 1C9H6F2C1 细胞时,通常使用添加 10% - 15% 胎牛血清的 RPMI 1640 培养基,同时加入 1% 的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防止细菌污染。细胞适宜生长在 37℃、5% CO₂的恒温培养箱中,当细胞密度达到
时,需及时传代。传代采用离心重悬法,按 1:3 - 1:5 的比例将细胞接种至新培养瓶。冻存时,使用含 10% DMSO、90% 胎牛血清的冻存液,经程序降温后保存于液氮,以维持细胞活性。
在科研应用领域,1C9H6F2C1 小鼠杂交瘤细胞的核心用途为单克隆抗体制备。科研人员通过免疫小鼠获取能识别特定抗原的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 1C9H6F2C1 细胞后,经克隆化培养,可产生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这些抗体在疾病诊断方面,可用于开发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病原体快速诊断试剂盒;在基础研究中,有助于探究抗原 - 抗体相互作用机制、解析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在治疗领域,可作为靶向药物的基础,通过偶联细胞毒素或放射性核素,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治疗。
1C9H6F2C1 细胞系优势明显,其抗体分泌稳定,实验重复性高,便于大规模抗体生产;体外培养技术成熟,操作相对简便,适合实验室长期使用。然而,该细胞系也存在局限性,细胞融合筛选过程复杂耗时,部分细胞在传代过程中可能出现抗体分泌能力下降或丢失的情况;此外,小鼠来源的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人体时存在免疫原性,需进行人源化改造以降低免疫排斥风险。
使用 1C9H6F2C1 小鼠杂交瘤细胞时,需定期检测细胞的抗体分泌活性,及时筛选稳定分泌的细胞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防止细胞污染;合理控制传代次数,避免因过度传代导致细胞老化,从而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凭借独特的生物学特性,1C9H6F2C1 细胞将持续为生物医药研究提供重要支撑。